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我叫彭国超,来自衡阳县人民法院。
古人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坐的各位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今天,我有机会走上主席台向各位汇报我论文获奖的心得体会,我百感交集。这是“法治湖南”论文征文组委会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这是中院领导精心为我们提供的一次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是我院领导特别是党组书记、院长唐福元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激励的结果,同时,也是我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的勤勉敬业、默默耕耘的收获。
我这次获奖的论文题目是《管理 治理 法治 和谐——以和谐语境下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为视角》。现在我汇报我这次论文的写作经过。今年3月份,市中院下达了第23届全国法院学术论文的写作通知,在28个子题中, 我选了创新社会管理这个题目。忙完手头的工作,4月下旬,我正式着手准备该论文。首先,我找资料。我找遍了县内的书店、图书馆,查找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找来找去,只找到了十来本关于企业管理,队伍管理方面的书籍,我觉得不够,就跑到市里来找,在一家法律书社找到了十几本中外法学专著、转型期法治报告和法学家茶座,然后,我找出近两年来的《人民司法》,最后,我上网查找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信息、领导重要言论、经验介绍和论文,我花了近20天的时间摘抄、搜集、整理我所需要的资料,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大概的轮廓。其次,我厘清思路。从众多的资料中梳理、分析,归纳,得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由于社会转型,我国的管理由国家管理模式转为社会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的政治理念开始兴起,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2002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正契合了社会管理的需要。据此,我理出了管理、治理、法治三个层次递进的管理模式,归根结底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料有了,思路清了,思想的火花也就擦亮了,加上我较好的文字功底,写作就水到渠成。然而,就在我写作完成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中院举行了由省高院邓志伟主任主讲的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讲课,我认真听了讲课,我感觉我的写作方法与邓主任授课要求有很大差距,课后我单独向邓主任请教,并把我的写作思路及提纲向邓主任汇报,邓主任肯定了我的写作思路,但他说纯理论性的论文写作有一定难度,他对我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都提出了怀疑,并建议我最好从基层法院审判实务中找题材,他鼓励我这篇可以参加“法治湖南”征文。回去后,我感到这篇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论文中获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便停了下来,着手寻找新的题材,这时距离交稿的时间只有20来天了。我院近年来协助县委政府处理重大非诉群体性纠纷效果良好,我突然灵感闪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吗?我欣喜于自己的发现。我从调查收集材料,到拟出提纲,到完成写作,只花了不到2个礼拜的时间一气呵成,自我感觉从选题到写作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文采等方面似乎都有学术论文的味道,于是我把这篇《浇灌正义花 结下和谐果——以湘南某基层法院参与调处重大非诉群体性纠纷为样本》作为学术论文征文交稿了。缓过两天揣口气,我想起了原来那篇没有写完的论文,也想起了邓主任说可以作“法治湖南”征文的建议,更不想自己所花心血付之东流,于是我再次凝神静气,一鼓作气将那篇论文写完了。也就是说近50天的时间,我完成了2篇各8000字的论文。
前两天,中院研究室小关打电话给我,说我论文获奖了,他告诉我是《管理治理法治和谐》这篇获奖了,我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他要我写获奖感言,我说我真没什么好说。这篇文章尽管获奖了,但由于自己在法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方面功底浅薄,写作技巧也很一般,所以文章存在很多缺陷。
我从1990年8月到衡阳县法院参加工作,1997年以来先后在办公室、监察室、政治部工作,现为政治部教导员,这些年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稍有成绩,先后有200余篇新闻作品、经验材料、调研论文及文学作品在中央、省、市各级发表和获奖,我也因此应邀担任市女法官协会常务理事、衡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社团职务。昨天接到通知,在省高院举办的“石门杯.司法核心价值观”论文征文中,我获奖了,这也是我市法院唯一的获奖作品,等下就要起程和中院办公室刘主任一起赶赴石门县参加明天举行的表彰会。
最近看了一篇名家散文叫《王安忆写作的秘诀》,其中有一段话王安忆是这么说的:“写小说就是这样,一桩东西存在不存在,似乎就取决于是不是能够坐下来,拿起笔,在空白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一行字,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再接着上一日所写的,继续一行一行写下去,夜以继日。要是有一点动摇和犹疑,一切将不复存在。现在,我终于坚持到底,使它从悬虚中显现,肯定,它存在了。”果真要说获奖感言的话,我想是王安忆先生所说的“坚持”,让我的论文横空出世,意外获奖。
谢谢大家!